1.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
在教学方法上,将精讲与泛读相结合,将课堂讲授、专题讨论和读书报告相结合,拓展教材中的书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渗透式”、“问题导向式”和“按部就班式”的多种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经过自己的吸收与消化,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于每届学生在120人左右,所以,我们将其划分为15-20个学习小组,指导每组学生针对一个学科前沿问题和重要现实问题,通过查阅中、英文参考文献,翻译重要的英文文章,撰写读书报告,并进行课堂专题报告演讲和讨论。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和思维能力,中、英文专业文献阅读能力,读书报告和综述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与答辩能力,并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知识运用和初步研究的能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种教学方法注重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获得知识,加强了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并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认为,通过分组讨论和读书报告,确实加深了大家对学科的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
2.建立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的考试体系,将考核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
在考查学习效果方面,从单一的笔试(1997年),逐渐发展到对多种能力的综合考查,使考试贯穿教学的全过程(1998~2008年)。具体来说,通过课堂问答、专题讨论发言、读书报告考查学生口头表达、制作计算机讲稿、阅读、写作、翻译、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笔试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论述问题能力和提出解决方案能力等,笔试内容注重科学概念的阐释,基础数据的分析与综合,图解模型和数学模型的理解与应用等。 |
3.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共享 |
在2007和2008年,本门课程的教学已经实现全程授课的实时录像,现已获得了两个教学周期、120学时的完整教学过程录像资料,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授课录像、学生课堂讨论录像和课间实习录像,将这些录像资料挂在教学网上,为学生课下复习本门课程,提供了课堂实录的学习环境和素材,也为校内、外其他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提供了远程共享的教学资源,例如:本校气象学系的选课学生由于与其他课程时间冲突,便通过网络观看录像、下载课件,学完了本门课程,并获得了学分;内蒙古大学生态学系和环境科学系的部分选课学生也通过网络学习了本门课程,并获得了学分。由此可见,这一教学手段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