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体育助力一流大学——访体育教研部钱俊伟老师

编者按:体育锻炼需要科学合理的方法才能避免受伤,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学校的体育教育面对青年学生,更需要专业的指导,有引导性和启发性的教学设计,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社会能力都得到训练,为其未来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现代社会更高、更新、更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也对大学体育老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以钱俊伟老师为代表的北大体教部老师们,不断钻研体育教育规律,开设了许多有吸引力、更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课程,为我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做出了卓越贡献。钱老师通过此次访谈阐述户外体育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可以使我们了解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一般规律。

一、户外运动的独特魅力

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带有探险性的运动项目群的统称,具有增长见闻、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等作用。“户外运动的最大特点是存在不确定性,但与所有体育项目一样,户外运动也讲求规则。例如户外攀岩、山地越野、铁人三项,还有一些水上项目等,都有明确的规则与技巧,但一般人对于这些规则和规律的了解并不充分。因为在一个动态的自然环境中,我们即使穷尽所有的思考,也不可能认知完全,所以除了锻炼身体,户外运动也是对智慧和认知能力的考验。”

“户外教育就是将不确定变为确定的过程。比如我要带同学们一起去爬山,就有可能遇到刮风下雨,海拔高的地方还有可能出现暴风雪,在未开发地区可能会迷路,还可能会滑倒受伤,甚至遭遇毒蛇等等。我们按照户外运动的规律准备和执行,并且带领团队所有人圆满完成任务,平安归来,就是把不确定变成了确定。在这个过程中,更能凸显一个人的决策能力与领导能力,更能体现根植于人心底的最为本真、最为人性化的思考。”

 “户外运动的魅力也在于其存在不确定性。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样的风景,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也有不一样的体验。有没有月亮,不同的云雾状态和光线条件都会产生非常不同的感受。户外运动还非常能体现人文元素,比如历史、地理知识、环保理念、互相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分享成功的团队精神。”

 “我曾经多次带队攀登雪山。垂直方向上,我们能直观感受到青藏高原和华北平原生态环境的差异和成因,感受温度、纬度、高度的变化,并与书本知识相互验证。在这种激发身体全部潜能的极限运动中,你才能真正体验到“天人合一”、“高处不胜寒”、“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感受,使人生的境界得到提升。在一次次挑战后,都会给我们带来喜悦感和成就感。在不断体验的过程中,我们会更热爱这个项目,不仅锻炼身体,而且促使我们心胸更开阔,心态更积极,更有协作精神,这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也非常有利。”

 “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讲,近些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我们在采用心理辅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时,更要重视体育锻炼的治愈功能。国内外系列研究表明,体育对情绪的调控作用非常有效和显著。尤其户外运动,基本是非对抗性的,对身心的锻炼是非常正面的,不会产生某些竞技体育项目可能会导致的挫败感和对得分、排名等患得患失的感受。在进行艰苦卓绝的耐力性项目时,内啡肽、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会带给人愉悦感、幸福感和成就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运动是良医’。户外项目只和自己比拼,一次次的行动只为刷新和挑战自我,成就自我。人通过身体感知当时的环境,达成身体与环境的最完美匹配,使得身体与心灵合一,这就是一种最好的修行。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乐水’,是非常有道理的。”

很多学生在选课前往往没真正接触过户外项目。 “很多初期选课的同学对户外的认识还较为肤浅,他们以为户外就是游山玩水,哪里知道其实户外还有非常艰苦的一面。时而背着包翻山越岭,时而风餐露宿,更不可能随时找到超市购买生活必需品。很多时候需要天不亮就出发、很晚才回来,有时候需要野外露营,帐篷一支、地垫一铺,躺下就睡了,这其中的艰辛与疲惫只有真正体味过才能真正理解。学生一定要对户外有全面的认识,心怀敬畏之心,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专业装备、日用品、知识、思想意识全方位的准备,这个过程对学生的训练,可能都超过了户外运动本身。”

 “当然,不同的运动项目没有好坏之分。户外类项目通常条件艰苦、但自然环境优美,室内运动相对条件舒适,比较便捷可达,对抗性项目中同样强调协作配合的体育精神。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在体育运动中有所感悟,将体育运动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以合适的方式迁移到平时的生活、学习、工作,乃至整个人生之路中。譬如,球类项目可以在同场竞技中培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对抗、协作、竞争等问题的能力。我原来的专业是篮球、排球,在户外项目中我就借鉴了篮球、排球项目的团队激励和管理经验。我在培养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方面,通常推荐至少两类项目。首先是体能类的,比如徒步、登山、田径、游泳等,主要培养孩子自我修炼和自律,在坚持、忍耐等意志品质上有所提升;为了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我还建议再选择一些带有对抗性、竞技性、团队性的体育项目,比如足球、篮球、排球、冰球等。在此过程中,学习如何合理地解决冲突、缓和矛盾,怎样可以勇敢的赢、体面的输。如此,才能是一个完整的人。”

二、户外体育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全民健身方兴未艾,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各种形式的户外运动,那么高校的户外体育课程与社会上的体育活动有什么不同呢? “高校的户外课程与社会的户外活动在安全、场景上的设置大致相同,其最大的差异体现在教育上。日常户外体验可能是为了欣赏美景、锻炼体能、拍摄照片等,重视体验感,而我们的课程会更加重视教育性。教育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会进行系统性地梳理,把有意义的活动转为有意义的体验,有意义的体验变成有价值的经验。我希望同学们习得户外技能,在步入社会、走向职场之后,凭借北大学生的感召力、影响力,在日常活动组织上,让户外运动成为休闲生活的一个可选项,能够引领户外活动以最科学、最安全的方式开展。北大为国家培养各行业、领域的人才,不仅在学术、专业上能做得很极致,而且在休闲兴趣上也能引领潮流。”

户外课程的教学需要更细致的准备工作。“在安排户外探索实地体验时,教师团队一定要提前开展实地调研,特别是一些野外露营项目,有时候还要提前多次去踩点。了解路况、车程,取水点在哪里?是否可以生火做饭?哪个位置适合露营?遇到突发情况后,下撤点有哪几个?如果老师自己没有提前做工作,到了约定的时间跟同学一起去,那就是冒险,这是体育教育绝不允许的。在充分了解环境的基础上,再来通过增加障碍等形式,融入安全、环保、决策等知识,设计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户外体育是体力、耐力、意志品质方面的训练,不是游玩,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求是非常严格的,除非极特殊的情况,否则不会让同学轻言放弃。这需要带队老师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判断是否有环境危险,是否能继续坚持运动而不受运动伤害。例如户外登山,如果情况不好,并非一定要冲顶。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一切决策都是基于安全。安全是基础,随后才有教育价值、快乐体验等。”

“在户外,我们尽量规避风险,但还是会面临很多意外情况。完全没有风险,就没有探索的意义,也就没有教育和成长了。例如,皮外伤、落水等情况都很正常,要让学生接受。在经历这些事情之后,就相当于给同学们打了预防针,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评估能力、决策判断力,这样在未来他们能更加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挫折和苦难。” “让我欣慰的是,近年来,随着大众户外运动的不断普及,社会对户外风险的宽容度逐渐提升,这也体现出时代的进步。一个民族要想不断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和探险精神,总要有人去尝试未知的领域。”

户外项目参与者众多,组织与管理方面有比较大的压力。“在户外活动中,总会有些同学动作慢,有些队员不积极,有的学生不能吃苦等诸多问题。我们要有包容心,要允许多样性的存在。比如有人爱哭、有人爱笑,有人话多、有人沉默,有人努力坚持、有人轻言放弃。这种复杂的状况更能体现老师的作用,让不同类型的人组建的团队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从而丰富学生和老师的共有体验。比如在登山冲顶过程中出现有人想放弃,有人闹情绪,有人受伤等状况,最终大家并肩作战,攻坚克难,去体验和克服挑战,其实更有意思,收获也更加多元。”

“在户外运动时,走得快的同学拉一把走得慢的同学,体能强的同学多帮体能弱的同学背点儿东西。如果有人先到了宿营地点,就先把帐篷搭好,给大家煮点水,等待其他同伴到来。这种能力上的不平衡会促进同学之间情感交融,这样的团队体验更真挚与温暖。当然户外也更强调纪律,比如每个节点都强调准时,但有人迟到,这时候老师不能简单纵容,否则会影响公信力和团队凝聚力。”

多年的户外教学经历让钱俊伟老师感触颇深。“一名优秀的户外运动教师除了自己身手敏捷外,还既要是一名安全的保障者,又要是一名博物学家,上通天文,下懂地理。例如要懂得天气变化规律,观测是否有积云和雷暴等气象风险,提前规避;要知晓地形地貌,哪里是山谷,哪里是山脊,是否有断崖,如此才能对正确线路做出判断;要掌握急救常识,在有人受伤时进行处理,在危急情况下知道哪些植物无毒可用;在户外运动中,还要拥有领导的艺术,做到公平公正,充分调动每个人的潜力;在复盘阶段,要彰显人文情怀与精神指引。我们要教学生一碗水,必须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含量,这对体育教育也是一样的。”

做一名优秀的大学体育老师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师需要在项目设置、运动技能、组织能力、人文关怀、科学知识,甚至心理、医疗等方面都做出令当代大学生信服的表率,才能使课程更有吸引力,让更多的学生乐于投身体育锻炼,为自身学业进步和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三、大学体育教育漫谈

体育老师需要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及其教学规律。钱俊伟老师原来的专业是篮球、排球,但通过自学成为了专业的户外教练,并将各类户外运动引入北大体育课程。 “我认为大学教师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引领、接触前沿。除了科学研究,北大在鼓励老师教学探索方面也做得非常好。现在有很多可供老师学习的图书、网络资源,还有很多体育协会会组织一些专门的培训活动或者工作坊,为老师们提供更多系统化、专业化的学习机会。北大非常鼓励教师进修、考级、考证。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新兴、时尚、具有时代感,深受同学们喜爱与好评的课程。我想任何学科都是如此,不学习就落伍了。” 

“来到北大之后,我最初教授攀岩与拓展训练课程,后来更喜欢户外环境,便又开设了定向与徒步课。在慢慢摸索中,我觉得北大的整体环境优异,非常适宜户外探索,于是我又开设了全校通选的户外探索课程。”

 “现在的大学生见多识广,如果我们只做守成派,只提供在中小学阶段都已经广泛开设的足篮排等传统课程,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目前,北大一些貌似冷门、小众的体育课程反而最受学生欢迎,例如射箭、击剑、高尔夫、柔道等,我们设定的选课人数一般为28/班,但在选课系统上报名申请的人数往往超过百人。”

 “近年来的奥运会项目设置也呈现垂直细分的趋势。比如滑板、冲浪、攀岩等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大家庭,这体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追求。原来户外可能就是野外生存,而今包括攀岩、徒步、定向越野、素质拓展、户外探索、自行车骑行等。新时代对学校和教师提出新要求,大学不仅仅是紧随时代步伐,更要引领时代风尚,需要走在前列。因此,教师在教好原本课程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学习,广泛涉猎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的前沿。”

“当然体育不是花样越多越好,北大体育要为研究型大学的教育和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服务。我们的体育课程开设要经过严格的流程审核,反复开展论证。教师在提出开课申请后,需要提交相关材料,证明项目的意义、自身开展的可行性等问题。随后,教学指导委员会会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最后,学校教务部等部门还要审核是否符合学校的开课标准。”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体育课的目标也是让学生热爱运动,享受体育文化,养成终身自觉锻炼的习惯。体育课堂教学之外,钱俊伟老师还在体育社团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曾经先后担任山鹰社、定向协会、徒步协会和教职工户外健身协会的指导教师。作为北大山鹰社的指导老师,多次带领队员攀登雪山,并在2018年成功登顶珠峰。“社团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桥梁,二者结合有利于课内外一体化发展。北大学生敏锐性很强,他们有时候比老师更接近社会,最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北大先有山鹰社、自行车协会等协会,随后才开展了户外课程。另外,一旦体育项目进入高校课程体系中,对于项目本身在社会中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与技能,在他们工作以后可以进一步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与规范。”

“体教部制定的目标是:十四五期间,开设60门体育课,协助发展约60个体育类社团,组建60个普通学生体育代表队。体育的发展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致力推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发展。因此,我们既要重视兴趣类的社团、俱乐部的组建,也要发展普通学生代表队,从而形成联动,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

“社会体育更注重健身性、娱乐性、快乐感。因此外在呈现上会更具观赏性、表演性,其目标在于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运动,并持续参与其中。但进入课程后,就需要有板有眼,更正式和规范。校园体育教育既不同于专业的训练,也有别于社会上的一般娱乐活动。校园体育的目标有三个层次。首先,入门普及,起到娱乐和兴趣培养的作用。第二,增强体质,通过掌握技术性动作,科学地运动。第三,锤炼意志,健全人格。我们在和对手竞技较量的过程中,在与不自律的抗争中,增强团队意识、磨炼意志、健全人格。学校体育教育除了对学生本人进行全方位训练外,还可为社会,甚至竞技体育输送大量人才,可以对增强全民体质和带动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今天教育的发展与要求来看,蔡元培校长提出的“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理念非常具有前瞻性。现在“美育、智育、体育”已经成为全人培养的三个重要支柱。“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我们通过高质量的课程,提升学生体育技能,锻炼身心;另一方面要不断传达体育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价值观。课下,我们也为学生全力做好保障工作,让他们有赏心悦目的健身环境,简单、便捷到达的场馆或场地。比如为了满足同学们的体育健身需要,体教部推出线上智慧场馆,升级改造五四体育场夜间照明系统并延长开放时间等举措方便同学们健身锻炼。随着市场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各种体育活动所需的装备、场地、教练等成本费用越来越高,在巨大的运营成本压力下北大体育场馆十几年来一直未涨价,努力为同学们提供舒适、专业的体育锻炼场地,希望大家珍惜这样的机会,积极投身体育锻炼。”

另外,钱老师也指出了当前北大体育教育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要有一流体育。尽管北大体育教育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体育教研部的老师们也非常努力,但在学校,体育还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广大师生的体育意识转变和体育行为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尤其在运动场地方面,我们距离高标准、高要求的世界一流大学标准还有一定差距。由于校内空间有限,在燕园新建运动场馆的可能性不大,学校可以把工作重心放在对现有场馆的升级改造上,利用好体教融合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学校周边体育系统的运动场地深度融合,提升北大师生体育锻炼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采访时间:20222月21日,1400-1530

采访记者:郭九苓

录音整理:董倩

文字编辑:郭九苓、董倩

文字编审:王肖群

定稿日期:20223月16日,经钱俊伟老师审定

 

名师简介

钱俊伟,男,1980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国家运动健将,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直属党支部书记、主任。兼任北京大学山鹰社指导教师,教育部直属综合高校体协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大体协副秘书长、北京青少年营地教育协会副理事长。

2006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任教,先后开设攀岩、拓展、定向与徒步、户外探索等课程,曾成功登顶珠峰、卓奥友峰、勃朗峰,徒步尼泊尔安娜普尔纳大环线,环台湾岛骑行等。

主要研究领域为户外教育、体育教育与管理等在学术著作上,出版《我国户外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及实践研究》、《户外探索》、《拓展训练知识手册》、《户外健身》、《户外运动》、《徒步与露营》、《攀岩运动教程》、《终极户外探险技能手册》等书目。在学术论文上,发表《北大体育在建设双一流大学中的发展战略与策略》、《在校园开展健步走的影响因素和效果的实践研究》、《青少年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新时代中国“健康校园”体系的理论与实践——以北京大学为例》、《立德树人视域下红色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发展动能的理论逻辑、现实审视与模型构建》、《户外教师的自我修养》等论文。在主持课题上,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等。获北京大学国庆70周年重大活动特殊贡献奖、北京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年度最佳指导教师、北京大学黄廷方/信和青年杰出学者奖励基金、北京大学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北京大学学生资助先进个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