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无定术,教有所长——访体教部吴定锋老师

编者按:吴定锋老师是一位多才多艺、富有活力和感染力的体育老师,他把北大的体育舞蹈课开得有声有色,深受同学们喜爱。吴老师把音乐、心理学、程序设计、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与思路应用到教学设计中,使同学们学得好、学得快,并获得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可说是教书育人的典范。吴老师对于体育舞蹈,对于大学生体育教育的思考,以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一、大学校园的舞蹈课程

记者:吴老师您好,能否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您是怎么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

吴老师:小时候拜师习练传统武术,后来本科和研究生学的是武术专业,在北京体育大学上研究生期间,蹭了三年舞蹈课。2004年毕业到北大工作继续每周有34个晚上训练,单人或双人训练,每次都超过两个小时坚持了五年。这中间就逐渐“转型”,我一边教学一边训练,对自己的提升很快,应该说对这个项目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记者:看来不同练习方法殊途同归,没那么神秘。学院派的武术对民间的武术训练进行一些改造,您觉得这种改造是合理的吗? 

吴老师:各有所长,整体趋向于合理。学院派的改造会遵循运动人体科学理论依据,有的时候也会遵循单纯实战或单纯表演的需要出发,对某个动作进行评估和优化传统武术里有些训练手段和方法非常好但也有的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我觉得主要还是练习是否适当的问题,任何运动都要因人而已,要科学训练。

记者:您的武术根基在后来您学体育舞蹈、体育舞蹈上是不是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吴老师:是的,不同项目对身体能力的要求有所侧重,比如说舞蹈和武术套路,要求身体有很好的灵敏性、柔韧性、协调能力,都是对肌肉群的控制要求高,两者有很好的相关性。

记者:您到北大后选择体育舞蹈作为教学与研究方向,我觉得非常好,兼有锻炼、娱乐、社交、协作的功能,非常适合大学生。

吴老师:体育舞蹈是男女生一对一合作共同完成的课程,对年轻人的健康成长有独到的作用。有研究表明,肢体语言对于沟通的贡献率占55%,而且往往比语言本身更真实可靠,所以有一句话叫做说什么并不重要,要看怎么说。舞蹈练习能让肢体更协调,也会使人变得更自信,更乐观向上我们用互联网思维,把教学过程改良,让过程变得好玩,很快就能跳起来,确实是锻炼、娱乐、社交、协作什么都不落下,非常适合大学的体育教学。

 

记者:您能简单介绍一下体育舞蹈”吗

吴老师:体育舞蹈习惯上也叫国际标准(交谊)舞,包含标准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系列共十个舞种后来因为有一些组织想借助奥运会平台来推广,加入了体育元素,将之改名体育舞蹈。改名后基本的规范和动作没有本质变化,但它的表现力方面会出现一些细微差异,于是在国标舞中叫做含有竞技元素的舞蹈艺术在体育舞蹈中则描述为含有舞蹈元素的竞技体育“国标舞”已是西方“上流社会”人际交往的一种礼仪和媒介,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尽量尊重文化传统。每年都会有机构邀请我们同学去免费参加奥地利维也纳皇宫很正式的盛装舞会

二、课堂之上的卓越教学

记者:这些年您在这门课上花了很大精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能否请您谈谈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

吴老师:本门课程是从组织发展视角从战略、流程、文化、学生、绩效、教师和助教团队整体考虑作为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根据课程本身特点与问题,遵循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绘制战略地图,并最终把流程设计为:教学-训练-观摩-编排-舞会-科研-实习-比赛“八位一体”的输入与输出的育人闭环。学生通过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得到全面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提升。

记者:在舞蹈的音乐方面您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引导的呢?

吴老师:音乐对舞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也大多没有乐理基础,舞蹈专业教师大多经过多年耳濡目染,很容易想当然的忽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动作技术教学。

我的做法是重点营造体验氛围,可以很快体验音乐。比如,把学生分成三组,一组是乐手,一组是舞者,一组是观察,角色轮换体验。舞蹈没有对错,只是当时的一种表达,很随意。乐手看着舞者演奏,不要求打击技术,我们会发现,在进行演奏时,很多乐器会逐渐聚焦于某一个主线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节奏型,并可能随时变化,舞者会受到它的影响,会朝着与节奏合拍而舞蹈。冲突时,舞者可能妥协,放弃自己的节奏,这其实是一个团队之间的沟通观察者会看到整个过程,他体验到原来是这样的,对于音乐与舞蹈的互动也有了直观的感受。所有人节奏慢慢统一到一起,他就会感觉到自己属于团队的一员。其实各个小组就是在以自己都有的方式在体验团队的形成、震荡、规范、执行、解散的部分或全部。

记者:舞蹈是以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您是如何教学生把动作做好的?

吴老师:我的教学语言会不时从文科版和理科版切换,对文科生需要相对文学性和描述性语言,而理科生一般则更在乎细致地把原理与参数讲清楚,用角动量、转动惯性、平行、相交、异面等这些概念去解释。教和学的方式很重要针对每个动作的教学需要在各种教学方法中灵活切换,如果说文化课主要是知识与理性,体育运动则更多是肢体与心灵的体验。

 

记者:看来学舞蹈真是很必要。学生大多是零基础,舞蹈课上如何能让大家尽快跳起来呢?

吴老师:这就要在教学内容和动作编排上做裁剪。零基础,时间紧,体育舞蹈10个项目,而一学期除去考试只有14次课,我可不想开成“鉴赏课”。

首先从舞种分为标准舞和拉丁舞两类班级,其次选取同舞系中有代表性的舞种并设置一套模板,再就是模板与内容分离,换个风格就学会了另外一支舞,一堂课就把新舞种的套路直接会了,学生都感觉很神奇。

这个理念源自于我前几年负责部门网站产品开发。内容和模板分离,有通用性和扩展能力,舞蹈教学为什么不可以这样?找到共性和规律,14次课,拉丁班学生学会两到三支最后盛装上台表演、效果很好,尤其是看到同学那种自己都不相信自己能这样的惊讶表情。。。

记者:比赛是不是需要自己编舞?学生上一学期舞蹈课会有这样的能力吗?

吴老师:通过动作体验,学生慢慢就发现舞蹈的运动变化规律,然后就衍生出很多种排列组合舞蹈编排原理就这么来的。我的课上把编舞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考查分两项,一项是单人基本功规定套路,另一项是双人自套路。将编排的思路在贯穿在教学始终,学生掌握素材后,按照基本规律自行排列组合,或者创造出自己特有风格的动作,很难,但大家都做到了,而且很出色。

记者:一些学生曾在群里反馈,没想到一个学期下来,收获最大的是舞蹈课?

吴老师:除了组织好课堂教学等各个环节,我会在课程中植入部分动作分析和舞动治疗的理念与方法。偶尔也会有心理抑郁的同学寻求咨询,通过舞蹈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练习与心理疏导,充分放松下来,并建立了彼此信任和信心,一起分享变成了很快乐的事情。当一个学期跟着班级踏踏实实投入学习,期末成果从各个维度上超过预期时,就很开心。

三、学术视野的体育教育

记者:要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每一堂课都要充分利用起来。

吴老师:是的,我必须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才可能达到预期结果。从学年计划—学期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反馈(纠正)—评估,全程可控,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达到预期。

我习惯把课程看成一个项目,项目周期以学期为单位。并遵循项目管理(PMP)的过程组与知识体系来管理课程,从项目的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收尾五大过程组,以及项目整合管理、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相关方管理十大知识领域全部派上用场,学生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调整,最大限度保障课程的成功。

记者:您把过去学的很多东西都能够融会贯通,并成功用到教学中去,这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

吴老师:体育锻炼和体育教学特别需要头脑冷静、注意力集中,对沟通、配合、组织领导力等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头脑简单肯定做不好。尤其现代社会,体育已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与很多领域的学科都有交叉,没有广阔的视野是当不好体育老师的。

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资源、信息、方法、工具等这么丰富,对人的综合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又要求很高,所以大家都应该也有条件尝试多种思路为自己的工作与学习服务。

我觉得除了专门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作为教师的基本储备对于公共管理、工商管理和项目管理,以及组织发展OD)与战略地图等等这些,我感觉对于进一步理解教学还是很有帮助的。

记者:其实这种项目管理、规划道理很多人都懂,但真正成功应用到教学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吴老师:专业知识,管理技术和领导力是形成人才三角。老师,在专业知识上毋庸置疑,而管理技术的执行以及领导力的培养,确实是挺难的。由于职称评定指标等多方面引导,教师能花大量精力到教学上的比例不大,关键还是看是否愿意做一名甘于寂寞的教师为教学去付出吧。精力投入多了,对自己的课堂有更高要求了,这是水到渠成的。

记者:课后的练习是怎样进行辅导呢?

吴老师:我们会安排一周两到三次的课外练习场课后训练辅导会由代表队队员辅导,统一调度,其实我们做的是必修课、社团和代表队的动态机制。

记者:一门体育课的时间比较有限,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社团活动应该是个好办法,您在这方面也花费了很多精力。

吴老师:锻炼应该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习惯的养成要持续强化,社团和体育课相得益彰,为此我对整个生态进行系统设计。比如,北大“舞客杯”体育舞蹈比赛,就已成功举办27届,并吸引了接近20个校外单位来北大参赛。以赛促练是个很好的办法,通过比赛,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荣誉感,以及组织协调能力都会有显著提高。而每次策划各种活动,到执行,肯定花费精力,但收效显著。

记者:社团的运营以及参加比赛需要费用吗?

吴老师:社团现在处于自负盈亏的设法找点赞助物资作为奖品激励。社团有学生团队管理,我是社团指导老师,在团队建设和大的发展方向上做些指导。

记者:好的,非常感谢吴老师!

===============================

采访时间:2019年12月12日,10:00-12:00

采访记者:郭九苓,陆梦然

录音整理:陆梦然

文字编辑:张姣婧,才智,郭九苓

文字编审:王肖群

定稿日期:2020年3 月 7 

 

名师简介

吴定锋,男,1973年生,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体育场馆运营中心副主任。兼职中国大体协体育舞蹈分会竞赛裁判委员会主任、授课导师,北京市大体协体育舞蹈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体医融合创新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大学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体育舞蹈协会指导教师,北京大学教工舞蹈团团长 CCTV-1《挑战不可能》栏目策划专家

中国武术六段,武术套路、散打一级裁判员,舞龙舞狮一级裁判员,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

曾参与2008年奥运会颁奖业务口,祖国60和70华诞群众游行北大方阵组织训练组组长,参与组织34000人太极拳世界创吉尼斯纪录,中国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总裁判长等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管理学,体育新闻与传媒,民族传统体育学

开设课程: 体育舞蹈、太极拳、北大国际暑期课程等